近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我校理学院化学实验中心张磊博士合作研究成果“Rapid one-step18F-radiolabeling of biomolecules inaqueous media by organophosphine fluoride acceptors”,张磊博士作为理论计算第一作者,负责本项研究工作的理论计算部分,该项工作由厦门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和复旦大学合作完成。
《Nature Communications》是自然出版集团(NaturePublishing Group)2010年发行的第17本子刊,是第一本完全在线的《Nature》系列期刊,其目的在于发布严谨而颇具综合性并代表某一领域重大进展的研究论文《Nature Communications》内容涉及自然科学所有领域,是国际“综合性期刊”领域的顶级杂志,具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对各个领域内的专家来说在该杂志发表论文都意味自己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进展。
分子探针是实现分子影像技术的重要工具。用分子探针对分子进行放射性标记,可从影像学方面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与其它标记物相比,18F的核素性质好,经常用于合成计算机断层显像示踪剂。现有的18F标记常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但是如何在应用更广泛的水相中实现18F标记,则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在水相中进行18F标记需要使用特殊结构的氟受体,标记条件也比较苛刻,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为了突破这一瓶颈问题,天津城建大学理学院张磊博士与厦门大学李子婧副研究员以及复旦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发明了一种在水相中进行18F标记的简单方法,这为今后18F化学应用于研究生物分子、开发显像示踪剂开辟了新途径。
上述研究工作受天津城建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和天津市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资助。
张磊,理学院化学实验中心教师,博士后。研究领域为量子化学原理与应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来研究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公开发表SCI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其中大部分被国际知名期刊收录,如ChemicalScienc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Organometallics, 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 Dalton Transac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