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河南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拉开帷幕。本届运动会共设有17个竞赛项目和194个表演项目,34个代表团的7009名运动员参加。我校体育部主任王建华受邀担任民族式摔跤裁判长。
9月10日是第35个教师节。在忙碌的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民族式摔跤比赛现场,接受了当地主流媒体的采访。在采访中,他坦言,作为一名天津城建大学的体育教师,能够担任裁判长,为全国民族运动会出力,是一件自豪的事。
参加裁判工作26年,王建华先后担任过全国体育大会、全国农民运动会等大型赛事的裁判工作,并在上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任民族式摔跤项目副裁判长。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民族式摔跤比赛开赛后,王建华和同事们就进入了“最忙碌时段”。裁判长的职责与裁判员不同,主要专注于协调竞赛进程、裁定运动员申诉、统一裁判员的判罚尺度等工作。就是对项目、运动员、比赛、裁判员负责。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六个跤种背后,都代表着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这对于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很有帮助。此外,摔跤也能强身健体,培养运动员的综合品质,是很好的体育运动。”王建华说。
民族式摔跤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郁,自1953年的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摔跤就成为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民族式摔跤包括搏克(蒙古族式摔跤)、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绊跤(满族、回族式摔跤)以及希日木(朝鲜族摔跤)六个跤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