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理论学习 | 思政园地 | 学院风采 | 媒体聚焦 | 二十大专题 |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2!天城大获评天津市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2025-02-13 12:11  

近日,市教委公布首批天津市“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获奖名单,共有13所院校的20项案例获得市级成果,我校报送的两项案例《“人工智能+思政课”全链条一体化智慧教学》《智筑高峰:AI赋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的创新探索》双双获批,占获批数量的1/10,成绩可圈可点,标志着我校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结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01

《“人工智能+思政课”全链条一体化智慧教学》

《“人工智能+思政课”全链条一体化智慧教学》案例负责人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桂锦峰。该案例生动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探索用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建设的经验做法和成果质效。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改革创新,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建设,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打造“人工智能+思政课”全链条一体化智慧教学,重点实现构建智慧马院平台,形成了思政教学组织系统化、教师备课信息化、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学数据可视化、课程评价动态化的“五化一体”智慧学习新生态;建设天津市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以大数据分析推送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思政课教师以“思政+情怀+热点”三个角度剖析答疑解惑,打造网络思政文化品牌;建立虚拟思政实践平台,以天津市一流建设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依托线上知识图谱提供系统性学习支持,有效解决学生知识学习碎片化问题,支撑实现高阶教学目标,同时建立“红色虚拟展馆”31个,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


02

《智筑高峰:AI赋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的创新探索》

《智筑高峰:AI赋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的创新探索》案例负责人为土木工程学院教师何颖,所在的工程抗震教学团队(成员张海、王岱、张学杰、梁佳利、韩冰等)在此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团队依托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工程结构抗震原理”与“地下结构抗震虚拟仿真试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挖掘和整理课程思政内容,构建了数字化的知识图谱,创新性地实施了“AI+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借助AI技术对虚拟仿真试验平台进行了深度优化,实现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以及成绩分析的智能化管理,开创了“AI+虚拟仿真”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多次教学实践的成功验证,该项目逐步形成了集“AI+课程思政+融合课堂+虚拟仿真”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并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场景的创新结合,获评教育部2020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成立跨学科“人工智能研究院”,积极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相融合。现建有常态化录播教室89间,140余间多媒体教室实现智慧集控,与“超星”“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教学平台达成战略合作,自建在线课程3000余门次,为师生提供课堂互动教学、智慧直播教学、在线考试、教学管理、智能辅助教学等功能,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个教学环节,实现学生学习空间的个性化、智慧化及泛在化。此次“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的入选不仅是对学校在AI教育领域探索成果的充分认可,也是对未来教学改革创新潜力的积极肯定。


今后,学校将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转化、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高效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坚持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建设“人工智能+”办学品牌。

上一条:天城大4个项目入选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下一条:寒冬送暖 情满桑榆——学校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同志工作丨网络中国节‧春节
关闭窗口
 
报名!天津城建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 2024-10-10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 2024-06-15
市委巡视二组对天津城建大学党委开展巡视 2022-11-21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 2022-10-31
天津城建大学贯彻落实《加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2-08-26
李鸿忠:聚焦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 2022-05-31
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2022年工作要点 2022-03-15
-更多-

天津城建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23085020 / 23085021

办公室邮箱:xcb@t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