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也有这样的辅导员老师
每天追着你问:
你在哪、去过哪、
咳嗽吗、没烧吧……
别出门、别返校、
戴口罩、勤洗手……
上网课、多读书、
不信谣、不传谣……
家里都好吧、记得填报表、
每天报平安……
也许你会觉得唠叨
但你可能不知道
手机那头的他们
可能抱着笔记本电脑
满村子跑寻找信号
可能正抱着尚小的孩子
艰难地打字
也有可能全网到处“搜罗”最新消息
生怕不能及时转达给学生……
他们嘘寒问暖
他们24小时在线
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里
他们都是战士
只为守土如家,护学生平安
让我们一起看看
城大辅导员的战“疫”故事
●建筑学院—陈丽丽●
陈丽丽老师是建筑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在师生心中她严中有爱、乐观豁达。
她的儿子今年高三,在孩子人生最关键的阶段,总希望多给他一些陪伴和帮助,然而疫情的突然来临,让她不容多想,毅然地投入到学院防疫攻坚战中,去守护她的1182名学生。
从大年三十开始,她每天忙于学生情况摸排、动态统计、班主任、年级、班级视频会议等工作,老师和学生们遇到困难和问题也总是第一个想到她,她的手机随时在线,常常凌晨一点多还能看到她安排工作,与学生微信聊天。为了不和孩子学习冲突太多,汽车里、阳台上成了她的临时办公室,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冻得打喷嚏、流鼻涕,她和家人开玩笑说:“你们离我远点儿”。在这个特殊时期,她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师生中传递着温暖、传递着关爱。
她常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跨越,没有一种困难可以成为羁绊。只要坚守,一定可以看到春暖花开的美丽。
●土木工程学院—苏蕾●
“大家排查下学生中有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情况……”, 1月22日,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苏蕾老师在接到疫情排查指令后,第一时间开启“疫情防控模式”,每天24小时在岗在线,从疫情防控到思想教育,从信息摸排到心理疏导,密切关注学生身心动态,增强学生思想认同和战胜疫情的信心。
为落实落细工作,她积极运用线上交流平台,通过微信、QQ、电话、视频会议等做好教育引导、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学生-组长-班长-班主任-辅导员”联报机制,坚持日报告、日联系;对重点群体、重点学生实行“点对点”人文关怀,做到信息精准摸排;随时关注学生朋友圈、QQ空间等,留意学生网络发声,掌握实时动态;积极指导学生以宣传作品为介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传递正能量。
战“疫”期间,对于摸排出的思想波动学生,她积极联合当地政府、家长、班主任,正面引导,共同做好心理疏导。战“疫”之路未到终点,她将继续陪伴学生,战“疫”在一起,直到春暖花开。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马梦宇●
“同学们,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我们明天再见!”,“有啥事儿随时联系我,随时!”。一句句关怀的话语和一件件的事项成了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辅导员马梦宇每日工作的缩影。作为学院2019级本科生和全体研究生班的辅导员和3个班的班主任,马老师负责学院500多名学生的疫情防控工作。每日监督班群打卡、每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每日问候重点地区同学、每日与学生视频会议……每一位学生的安危,都牵动着她的心弦。疫情当前,她用负责任的态度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用人性化的方式获得学生的理解和配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为能源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一员,这只是学院工作的缩影。能源学院的辅导员队伍将继承发扬扎实认真的工作作风,给能源学子送去关心、传递温暖,深深扎根一线,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亚杰●
每天晚上两点睡觉,早上六点起床,叫醒他的,除了宝宝的咿呀啼哭,还有200多名学生的健康安危。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和学院启动了疫情防控机制,作为一名辅导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亚杰老师,立刻从新晋宝爸的喜悦与兴奋状态投入到紧张的“战时”工作状态。第一时间与疫区学生取得联系,第一时间配合学院做好全院的信息联络网。定点视频、电话、QQ、微信多渠道摸底学生生活、心理状况,负责本年级学生的日报告、时关注;建立便捷快速的信息传递通道,分享疫情防控知识;制定《假期21天打卡计划》、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线上朋辈帮扶”等,帮助学生缓解恐慌情绪,充实假期生活,平安且有意义地度过疫期。
“收到”、“健康”、“平安”,这些平时听起来再正常不过的词语,此时,从学生口里传递出来,对于他来说,都是最动听的音符。当有学生提出来“老师,学校如有需要,我可以去帮忙”、“老师,我们都很好,您也要做好防护、注意休息”,一句句暖心的关心与祝福,是这个冬天,他听到的最动听的情话。
“你很好,我便放心了”,这也是他想对学生说的,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经济与管理学院—王利飞●
“老师,我今天体温36.5,请您放心”;“老师,您说的真对啊,谣言止于智者”;“老师,我在新疆这边做志愿者,我个人防护做得很好,您别担心哈”;“老师,您最近工作太辛苦了,发个小视频,让您看看我家小羊羔,可爱吧?”经管学院辅导员王利飞,每天都能感受到来自学生的“暖意”。
他始终坚持“真情育人,一个不能少”的理念,制定年级疫情防控方案,加强精准摸排,实行“日报”制度;与300多名学生视频班会“见面”,了解各班学生的身体、思想状况等;“一对一”关注关心关爱滞留湖北省学生、非津籍留津学生、重点学生的身体、心理、生活情况,他在疫情面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他说“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就是对‘战疫’最大的贡献”。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李丹●
防控疫情是一场严峻的战争,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有这样一名“战士”,她是环境学院309名毕业班同学和170名研究生的辅导员李丹,更是“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践行者!
她的孩子刚11个月,老公被抽调社区一线参加疫情防控,从大年三十开始,紧急的疫情防控“集结号”让她迅速开启了“双肩挑”模式 ,每天进出14个班级云班会强调疫情防控重点,全面摸排470多名同学身心健康日报信息,针对湖北和宝坻等重点关注地区的学生,她每天坚持电话的方式跟踪关注。第一时间和新媒体商讨创新疫情防控宣传方案,带领学生组织制定线上学生活动,联络企业筹划“云招聘”,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就业问题......
在忙碌的防疫工作中,边抱着孩子边工作成为了常态,但她没有任何怨言,她说:“疫情来了,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必须冲锋在前,全力做好防控,让学生少一分担忧,学校多一份安全。”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她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诠释着辅导员的初心与使命,为学生撑起生命健康的“保护伞”。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田媛媛●
“湖北学生10人,一个月内进出湖北6人,接触湖北亲友11人,宝坻区学生9人,假期留津2人…”这是她每天一醒来就浮现在脑海里的一串数字,除了每天垂直摸排一遍全体学生情况,她还建立了5个专门的微信群用来关注不同类别的学生,并通过数据跟踪这些学生的体温和身体变化。田媛媛老师主管计算机学院16级401名学生,为了深入掌握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身心状况,她制作问卷进行线上调查,通过13个问题了解学生目前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受疫情影响而产生的经济、学业、就业困难等情况,并加以整体分析和重点关注。为了缓解湖北、宝坻区学生长期居家隔离的情绪,她通过风趣的交流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一句“小伙伴们,我今天做凉皮失败了”引发了学生的交流兴趣;她在询问寒假留津学生情况时总不忘了叮嘱他们要按时吃饭、正常作息。
“越是在艰难的时候就越要跟孩子们在一起,他们是我的后盾,也是我工作的力量源泉,这个冬天,我们在一起很温暖。疫情会过去,而我们,永远不分离”,她这样说。
疫情当前
天城大辅导员在行动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坚守辅导员的战斗阵地
与祖国各地的城大学子们心连心
凝心聚力,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