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近日,我校地质与测绘学院生态遥感团队一行10人赴观音岩水电站以及周边地区开展考察工作。本次考察由团队负责人、地质与测绘学院院长汪东川教授,团队骨干成员、地质与测绘学院副院长王志恒副教授带队,赵爽博士及研究生代表参加。


<内容回顾>


汪东川带领考察团队成员,在大唐观音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陆总的陪同下到水电站大坝顶、厂房中控楼、机组间、鱼类增殖站等现场调查研究,了解了观音岩水电站的开发状况、水源地保护、生态修复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观音岩水电站为金沙江水电基地中游河段“一库八级”水电开发方案的最后一个梯级水电站,上游接鲁地拉水电站,下游距攀枝花市27公里,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本次调研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干热河谷梯级水电开发的局地气候效应及其生态响应)的阶段性成果,该项目获批于2023年,项目负责人为汪东川教授,以金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明梯级水电开发干扰下干热河谷局地气候和地表生态两个层次的响应机制,研究成果可为干热河谷水电梯级可持续开发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近年来,地测学院高度重视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工作,结合学院已有科研基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时空信息智能感知、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智慧减灾等领域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地测学院生态遥感团队由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硕士研究生10余人组成,是一支年富力强、人员结构合理的科研攻关团队。团队重点围绕植被、土壤、水等生态环境问题,基于卫星遥感技术、时空数据挖掘技术等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GeoHealth》《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Remote Sensing》《PeerJ》《Scientific Reports》《Natural Hazards》《生态学报》《地理研究》以及《水土保持学报》等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近年来,团队成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专题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专题、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院市合作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获得3项软件著作权,出版学术专著3部。
通过本次调研,考察团队进一步了解了自观音岩水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营以来,大唐观音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落实的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生态修复效果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更全面掌握了干热河谷地区水电开发现状、局地气候特征及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干扰影响,为干热河谷水电梯级的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以及相关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