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河东区教育局、河东区教师发展中心及天津市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城建大学)共同举办“牢记嘱托 踔厉前行 讲好新时代思政‘金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集体备课会。本次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贾恒欣主持。来自河东区40所中小学、武清区大黄堡镇4所中小学以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共计260名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了备课会。

会上,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毓珣做了题为《弦扣国之大者、脉连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解读》的主题报告。王毓珣从分析本次考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入手,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调研足迹,着力从“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四个方面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强调思政教师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

来自不同学段的四位思政课教师围绕主题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教学展示和交流发言。天津市河东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姚佩静,从争当思政教学的“好先生”、守牢思政教学的“主阵地”、共奏思政教学的“交响曲”三方面分享了推进小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经验和体会。天津市第102中学教师马俊英,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思维导图构建为例,分享了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特色做法。天津市第102中学教师冯学静,从深挖教材中系统梳理知识体系、活动设计中积极实现价值引领两方面,分享了如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传承红色基因。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何慧琳,从研读经典著作、坚持党的创新理论、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大思政资源四个方面,分享了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思考。

备课会上,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代表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于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展开深入研讨,分享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做法。贾恒欣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依托我校与河东区教育局共建的天津市思政课培训与研究基地,加强同中小学思政课的合作交流,不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心打造更多思政“金课”,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